秦楚網訊(十堰晚報)記者 曾雨 通訊員 賈聰 報道:右心漂浮導管檢查是確診肺動脈高壓的“金標準”,也是進行鑒別診斷、評估病情和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。日前,太和醫院呼吸科成功運用該技術為數例病患有效診斷治療,填補該技術在鄂西北地區的空白。
肺動脈高壓(PH)是臨床中的常見病,因肺動脈壓力持續升高會導致右心衰竭和猝死,嚴重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。由于預后極差,肺動脈高壓過去被稱為“心血管的癌癥”。這類患者無法從事重體力活,爬一段樓梯就可能氣喘吁吁、唇色青紫,被稱為“藍嘴唇”。
目前,湖北省內開展右心漂浮導管技術的醫院極少。日前,太和醫院呼吸科成功開展右心漂浮導管技術,為多例患者精確診斷病情。
一名31歲的女性患者,因活動后氣促到太和醫院就診,在門診查心臟彩超懷疑肺動脈高壓,估測肺動脈收縮壓達100mmHg。患者收治在呼吸科后,科主任王梅芳、副主任熊暢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細節,綜合病史、肺動脈高壓相關病因、已有檢查資料,診斷該患者為動脈性肺動脈高壓可能性大,需進一步評估病情。
在王梅芳的指導下,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劉巖、尤輝為患者進行右心漂浮導管+肺動脈造影檢查,經對腔靜脈、右心房、右心室、肺動脈、肺毛細血管的壓力、心臟血流動力學指標及各腔室血氣分析測定,診斷患者為中度動脈性肺動脈高壓。根據相關指標,為患者的危險程度精確分層,從而指導靶向藥物的精準選擇,給患者提供了最佳的治療方案。
目前,該患者正積極進行肺動脈高壓靶向藥物治療,臨床癥狀已有好轉。
王梅芳介紹,右心漂浮導管技術術中可同時開展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,對肺動脈高壓患者的藥物選擇、療效評價都有著極大的作用。該技術的開展,填補了鄂西北地區的空白,讓這類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有效治療。
王梅芳提醒,出現不明原因氣短、進行性加重的胸悶氣急,應通過超聲心動圖等方法篩查有無肺動脈高壓,一旦超聲心動圖發現有肺動脈高血壓等征象,則應通過右心漂浮導管+肺動脈造影判斷分類和病因,從而得到精確治療。